肠菌移植,看似是一个比较前沿的治疗手段,但追溯历史,可以发现该治疗方式早在中国古代就有记载。跟随小编一起探寻肠菌移植的前世今生吧。
在17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医学家葛洪在其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记载了当时用粪汁治疗食物中毒和严重腹泻,“绞粪汁,饮数合至一升,谓之黄龙汤,陈久者佳”。 16世纪,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曾记载类似偏方,“近城市人以空罂塞口,纳粪中,积年得汁,甚黑而苦,名为黄龙汤,疗瘟病垂死者皆瘥”,即口服粪水可以治疗严重腹泻、发热、呕吐和便秘等疾病。并在书中引用《肘后备急方》有云:野葛芋毒、山中毒菌欲死者,并饮粪汁一升,即活。粪汁的多种中医炮制方法也是尽显古人智慧。《本草纲目》云:“清若泉水,全无秽气,年久者弥佳,比竹筒渗法更妙。”《雷公炮制药性解》云:“自如清泉,闻无秽气。又法,腊月取淡竹刮去青皮,浸厕中取汁亦佳。”制成“人中黄”竟然“味甘、咸,性寒。” 进入现代,1985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外科医生Ben Eiseman等人,采用了粪水灌肠,成功治愈为3名重症伪膜性肠炎患者。这被认为是西方医学中肠菌移植的起源,此后在学术上,“肠道菌群移植(粪菌移植)”正式命名为FMT(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同一时期,中国大连医科大学的康白教授开展了大量的微生态学研究工作。他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慢性痢疾发生的主要病因,并通过灌肠的方式进行肠道菌群移植,治疗慢性腹泻病人。 1981年,美国Bowden团队通过经小肠置管输入粪液的方法,成功治愈16例伪膜性肠炎患者。 1983年,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报道了首例肠菌移植用于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瑞典的Schwan团队利用粪便菌液对CDI患者进行直肠灌肠,并获得很好疗效。 1989年,Bennet等在《柳叶刀》上首次报道FMT治疗溃疡性结肠炎;Borody等报告了55例便秘、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的粪便水灌肠。 2012年,FMT被列入2012胃肠病学十大进展,Hamilton等首次报道用FMT治疗复发性艰难梭菌感染(CDI)。 同年,南京医科大学张发明教授率先在中国开展现代标准化粪菌移植,并将其应用到了难治性炎症性肠病等复杂肠病的治疗中。 2013年,FMT首次写入了美国复发性CDI的临床治疗指南;《科学》《时代》将其评为“十大医学突破”。 2015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批准将FMT纳入正式收费项目,推动FMT在国内的发展。 2016年,截止2016年,文献报道至少30000例病人使用FMT治疗,这一数目目前仍在快速增长;中国《关于儿童粪菌移植技术规范的共识》和欧洲《粪菌移植临床应用和 操作共识》实施。 2018年,FMT正式写入中华医学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意见》;FMT获得广州市发改委审批,具有正式收费编码。 2018年,英国胃肠病学会(BSG)联合医疗感染学会(HIS)发布肠菌移植治疗复发性难治性艰难梭菌感染以及其他潜在并发症指南。 2019年,国家《生物医学新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将肠菌移植列为中低风险生物医学新技术。 同年,来自北美、欧洲、澳大利亚的29位肠菌移植专家达成了40项关于粪便银行在肠菌移植临床实践中的国际共识。 2020年,《菌群移植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2021年,《上海市菌群移植技术管理规范》 14个省份物件收费条码。时至今日,肠菌移植的临床应用已开展超过上万例,极少有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这让我们对肠菌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充满信心。 2022年9月,Chinese Medical Journal在线刊登了由南京医科大学张发明教授团队和澳大利亚Thomas J Borody教授联合撰写的综述长文,文中报道了肠菌移植(FMT)在全球应用的85种疾病的治疗进展。 全文纳入2011-2021年发表的782篇文章,将FMT用于治疗人类疾病的研究进行分析,并将FMT在85种特定疾病中的所有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分为八类,包括感染、肠道疾病、微生物群-肠道-肝轴、微生物群-肠道-脑轴、代谢性疾病、肿瘤学、血液病和其他疾病。03展未来,国家、行业齐发力,FMT终将成为临床利器近年来,肠菌移植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备受瞩目,但已经在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治疗难治性疾病方面显示出了显著的效果。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相继颁布了相关政策,规范了肠菌移植的临床应用和管理,确保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这些政策从法律层面为肠菌移植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法律保障和规范操作的框架,进一步促进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各种专业组织和学术机构也纷纷发布了关于肠菌移植的指南和共识文件,明确了其适应症、操作流程、术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为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和参考。这些共识的发布不仅提高了医生的临床操作水平,也大大增强了患者对肠菌移植治疗的信心。 此外,越来越多像中科冠菌生物一样的前沿生物技术公司已将肠菌移植列为重点科研项目,在推动肠道微生态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提供重要保障。这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肠菌移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数据支持,为其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安全的治疗手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肠道微生态领域的深入探索,肠菌移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肠道健康和疾病治疗。随着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生物技术公司的参与和实践,肠菌移植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成为医学领域的一大利器,为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中科冠菌
中科冠菌(广东)健康产业集团专注于“初幼菌群移植pFMT”的科研与临床实践,持续致力于肠道菌群-疾病的相关性及因果性的机制研究,通过AI(人工智能大数据)+BT(生物技术)建立精准初幼肠菌移植系统,实现基于肠道菌群的精准诊断、治疗及“脑肠轴”活体菌药的高效开发及应用。
作为行业内的先行者,医疗中科冠菌(广东)健康产业集团《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诊治肠道微生态技术指南》同行业唯一参编委员单位,两项“基因检测”领域国家标准计划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十三项国家团体标准的发起及核心参编单位,是中国菌群移植领域标准化建设的领航者!
广州中科冠菌拥有P2级实验室、医学检验所等资质,搭建了成熟的肠道菌群检测评估系统、供受体配型溯源系统,自主研发菌群分离设备及耗材、经内窥镜给药管等创新医疗器械,具备充足独特的初幼供体库pFMT资源、创新的菌液和胶囊制剂制备工艺、完善的微生态制剂产品线。我们的技术已在多家知名医院成功实施,临床效果显著,受到业界广泛认可。
我们诚邀您加入冠菌pFMT菌群移植项目,共同开启健康科技的新篇章。让我们携手合作,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力量!有意者请联系我们【晴晴老师:15219497357】。